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安全及国际化等方面成绩卓著,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策源地之一。然而,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内阶段性医疗需求下降以及投融资持续遇冷,使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面临诸多挑战。
2025 年是 “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 “十五五” 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在此关键节点,各地政府既要总结过往经验成果,又要着眼未来,规划新的发展目标与路径。目前,31 个省市均已召开地方两会,在各省市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构成,以及未来健康产业的重要基石,在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被提及。新的一年,地方政府将围绕 “创新”“集群化发展”“人工智能 +”“未来健康产业” 等关键词,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释放新活力。
看点 1:创新技术攻坚,提升医药产业能级
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频繁强调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ChinaBio生物医药投融资大会了解到,“十四五” 以来,国产创新药械在数量和质量上显著提升,已有 113 个国产创新药、165 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仅 2024 年就有 39 个创新药、51 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产业技术交流合作趋势逆转,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大技术封锁,产业链部分环节面临 “卡脖子” 困境。2024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 年 1 月 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要求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各地两会延续支持产业创新的重点。比如,北京提出 “实施新一轮医药健康行动计划、打造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上海继续贯彻 “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的思路;广东明确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可以预期,2025 年各地政府将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等方面,持续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看点 2:持续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
集群化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围绕医药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企业以及医院构建协同创新集群,能放大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合作与竞争,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紧跟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趋势,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广州生物岛、苏州 BioBAY(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进入世界级竞争梯队。以上海张江医药产业园为例,经过 30 多年发展,已集聚 1400 多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全球医药 10 强企业中有 8 家总部入驻张江,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近三分之一的研发部门在此布局。中科院药物所、国家新药安评中心、张江药物实验室等 30 多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户张江,汇聚了 84 位(约占全国 1/4)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院士和 7 万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培育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创新药成功上市。2025 年,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再次强调 “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水平”。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国内生物医药产业 “先行区” 有望在新一轮集群建设中,从地理集中迈向区域协同,从规模扩张走向产业生态跃迁。
看点 3:“人工智能 +” 为生物医药产业持续赋能
春节期间,初创公司 DeepSeek 的出现,打破了人工智能(AI)科技领域长期稳定的竞争格局。作为 AI 领域的重大工程创新和里程碑式成本革命,DeepSeek 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新想象空间。医药研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款创新药从候选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审评上市,需历经四个阶段的数十个流程。药物研发的 “双十定律” 表明,新药上市面临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难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专业大模型可高效完成药物设计、结构优化、功效检验等大量实验,大幅提高药物发现效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未来诊疗模式,推动医疗从 “一刀切” 走向精准治疗,实现个性化变革。2025 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提出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计划,鼓励医疗等重点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 + 医疗健康” 成为各地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看点 4:中医药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持续迈进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创新趋势明显,药物出海加速,相关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中医药正成为全球医药行业的重要部分。ChinaBio生物医药投融资大会了解到,2024 年,国内共有 39 款中药新药提交上市申请,其中中药 1.1 类新药 11 个、中药 3.1 类新药 28 个,创近年来新高;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 12 款,比 2023 年增加 3 个。除创新产品不断上市,中医药在全球的影响力也持续增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 196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 18 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24 年 1 – 10 月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金额约 43.03 亿美元,其中中成药细分领域表现突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12.30%。从中长期看,与 “一带一路” 国家合作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发展目标,将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助力中医药出海。
从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看,80% 以上的省份高度重视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5 年,多个省市提出中医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任务目标。ChinaBio生物医药投融资大会了解到,广东省提出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支持云浮建设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云南省布局实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打造 “云岭名方”,新增遴选 20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甘肃省要求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 1000 亿元。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市场需求增长,中医药在治疗、保健和康复领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拓展,其 “防治养” 的独特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看点 5:生物医药突破传统产业边界,向未来产业延伸
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是建设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并将数据要素融入产业发展。实际上,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细胞与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神经科学等延伸出的细胞工程、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已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重要部分。2025 年,各省市政府在抢占技术高点、布局重点领域延伸、实施创新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例如,上海提出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湖北提出加快发展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广东提出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可以预见,2025 年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规划将更具 “未来导向”,持续挖掘和释放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潜力,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文章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