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葛兰素史克(GSK)在其发布的 2024 年财报及长期增长前景指引中,透露了一则令全球乙肝患者和医药界振奋的消息:旗下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反义寡核苷酸(ASO)类在研新药 Bepirovirsen(GSK3228836,GSK836)预计将于 2026 年提交监管申请,并有望在同年获得监管决定,这意味着其上市时间基本锁定在 2026 年。
与此同时,完整的 Phase III 期临床数据也预计在 2026 年公布。ChinaBio生物医药投融资大会了解到,2025 年的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2025)、欧洲肝病学会年会(EASL2025)以及美国肝病学会年会(AASLD2025),预计会陆续披露该药正在进行的 3 期临床试验的部分数据,届时值得密切关注。
根据此次披露,2026 年 GSK 计划在美国、欧洲、中国、日本提交 Bepirovirsen 的监管申请,并且有望同年在美国和日本获得监管决定。值得一提的是,Bepirovirsen 此前已在中国、美国和日本分别获得纳入 “突破性药物程序”“快速通道” 和 “ SENKU(原名 SAKIGAKE)指定”,这赋予了该药在这些地区申请上市时的审批 “优先权”,能有效缩短审批时间。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中国作为全球乙肝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国家,却未出现在 GSK 披露的监管决定名单中。这不禁让人猜测,国内是否会通过特批通道提前上市?或是在海南博鳌等地走 “先行先试” 通道?毕竟,Bepirovirsen 的三期临床试验在国内招募的受试者多达 200 多人,已接近监管要求的一般 3 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人数 300 – 10000 人的最低下限,这一情况引发了专业人士和患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回顾此前公布的 Phase 2b 期临床试验(B – Clear)结果,在研究开始前便稳定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乙肝患者(HBsAg>100 IU/mL,HBV DNA<90 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 倍正常上限)和未经治疗的慢乙肝患者(HBsAg> 100 IU/mL,HBV DNA > 2000 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 倍正常上限)中,经过 24 周的 Bepirovirsen 用药后,近 30% 的慢乙肝患者实现 HBsAg < LLOQ 和 HBV DNA < LLOQ,停药 24 周后仍有 10% 左右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HBsAg < 量化下限 LLOQ 和 HBV DNA < LLOQ )。
ChinaBio生物医药投融资大会了解到,B – Clear 研究结果及后续对获得部分应答或完全应答的参与者进行的长期持续研究 B – Sure 结果表明,患者基线乙肝 e 抗原(HBeAg)阴性、HBsAg≤3000 IU/ml 甚至低于等于 1000 IU/ml 时,在停药后更容易实现 HBsAg < 量化下限 LLOQ 和 HBV DNA < LLOQ 并长期保持。基于此,在后续的 Bepirovirsen Phase III 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筛选参考了上述研究结果,将患者基线乙肝 e 抗原(HBeAg)阴性、HBsAg≤3000 IU/ml 但高于 100 IU/ml 作为纳入要求。可以预见,在接下来陆续公布的 III 期临床试验数据中,该药在这些优势人群中有望展现出更为出色的临床表现。
一旦 Bepirovirsen 获批上市,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相当比例的慢乙肝患者有望彻底摆脱终身用药的困境,部分优势人群甚至可能彻底告别乙肝病毒的困扰。同时,这也将给慢乙肝治疗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统治慢乙肝治疗领域长达 30 年的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市场,或将面临被逐步替代的局面。作为一款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乙肝新药,Bepirovirsen 承载着众多慢乙肝患者的希望,大家都在翘首以盼它早日获批上市。
文章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