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与优质企业。
在2025年上海两会期间,多份提案建议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包括科研资源的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企业“走出去”模式探索。
《关于聚焦裉节难题发力,加快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上海市工商联提交的《关于聚焦裉节难题发力,加快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到,当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仍然存在一定短板:临床资源的支撑作用未充分发挥、市场资金回报远不及预期、医疗数据的共享渠道还不畅通等。该提案建议称,在充分发挥临床资源的支撑作用方面,一是要提供系统性的支持。包括建立起跨部门协调、专业人员配备等支持机制;同时简化立项、伦理审批、合同签订等流程等;二是要探索新型模式。包括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进行系统性和规模化合作等;三是要加强资源配置。包括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基金;开展临床方案设计、伦理、数据管理等培训和认证体系等。而在畅通医疗数据的共享渠道方面,应建立起一套数据申请与审核制度,设立专门的数据申请门户和审核流程,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生物医药研究机构提交数据使用申请;同时还要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和审计机制。
《关于深入前沿生物医药新一轮“上海方案”,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的提案》
一份由工商联界别提交的《关于深入前沿生物医药新一轮“上海方案”,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的提案》重点关注了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案称,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领域涉及复杂的伦理问题,且现有的伦理审查机制有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应针对该领域项目设立专门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并配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以确保审查的专业性和深度;对于低风险的基础研究或成熟技术应用,则可简化审查流程,采用快速通道或备案制,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并实现随到随审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提高审查效率。
该提案还建议,由于细胞治疗及其在相关领域应用如化妆品、保健品等缺乏一定的政策创新,相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的监管框架,为细胞治疗产品在化妆品、保健品等非医疗领域的使用设立清晰的法律地位与法规;同时,也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以便中国生产的细胞治疗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关于助推本市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的提案》
民进界别提交的《关于助推本市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的提案》提出,生物医药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出海”全流程融资难、企业难以满足较高的国际药械注册标准、海外临床资源难寻找、“出海”储备有限且缺乏“引路人”等。该《提案》建议,可以由政府牵头搭台,为上海或长三角医药企业创造各种海外展示的条件,同时建立医药企业出海联盟,并经政府筛选推荐各类资源的联合知识库,降低企业“出海”的认知成本;加强“出海”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这可以由政府主导来招揽能够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出海问题的专门人才等。
结语
在全球化浪潮下,生物医药产业的跨境合作愈发重要。企业“走出去”不仅能拓展市场空间,还能获取全球资源与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第十七届ChinaBio®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大会(官网:https://www.cbpfcn.com/ ,微信公众号:CBPF生物医药产业大会)作为一年一度行业盛会,将于2025年4月23-24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
大会汇聚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投资机构,为海内外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绝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展示自身创新成果与技术实力,吸引国际合作伙伴的关注,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前沿科研信息与技术资源,加速自身国际化进程。
ATLATL、默克、勃林格殷格翰、科律、诺和诺德、强生、默沙东、礼来、美富、药明康德已确认赞助ChinaBio®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大会,以寻求在中国市场新的合作机会。
联系方式:
Carina Li
电话:+86 10 6562 3308
邮箱:Carina.li@informa.com
Emma Wu
电话:+8613522360570
邮箱:emma.wu@informa.com